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新超群文教機構

教育是我一輩子最愛的工作,成立新超群補習班,並不只是為了賺錢。陪著孩子成長是喜悅的,看著孩子漸漸地茁壯會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新超群不只是補習班,更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重視課業成績以外,更加重視品德教育;新超群全體的老師更是處處關心孩子,全然無私的付出,不分平日假日。因為我們相信:有我們陪著他們成長,視他們如己出,引導他們走向成功大道,是我們最重大的責任。

請與我們聯繫
【好文分享】107課綱上路倒數計時,台灣高校準備好了嗎?

107課綱上路倒數計時,台灣高校準備好了嗎?

作者:林倖妃 2015-11-24 天下雜誌586期

 

3年後,「班級課表」、「同班同學」都將成為歷史名詞。 面對台灣高中教育的重大變革,從幼兒園到高中職的332萬學生,將面對什麼未來?各校教師又該如何迎接挑戰?

今年上國一的學生,會碰上台灣新一波教育大變革──他們上高中職時,適逢107課綱上路,課堂將呈現完全不同的面貌。

想像3年後的高中,很多我們現在熟知的人和事,可能會逐漸消失。例如,我們從小到大熟悉的「同班同學」。

新課綱中,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基礎科目,被列為「部定必修課程」,學校需根據學生的能力做分組學習,同一科目依程度不同分班,學生也會依性向分流選課。

另外,有近3分之1的學分為「多元選修」課。學校會改變現在40人一班的大班制,改採12人的小班制,開出比既有班級數多1.21.5倍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

12年國教標榜的是「適性揚才」,因此,高中職學生修習的180學分中,除了「部定必修課程」的118學分和4到8學分的「校訂必修課程」(發展學校特色),選修有54到58學分,開放更多探索課程。

107課綱顛覆台灣百年來的高中制度,未來的高中職學生,將走入「一生一課表」的新時代。

「所有的課程設計,都是聚焦在學生的需要和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強調,高中職應該要培養學生基本公民素養,幫助每一位學生做好陶冶、試探、分化和準備的工作。

國教院為教育部的智庫幕僚,也是研發單位,規劃出「12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107課綱),由制定政策方向的教育部評估後執行。

同班同學不見了

「一生一課表」的時代來臨

未來教室內的鎂光燈,將從老師轉到學生身上。

「這是學習的典範轉移,」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陳佩英分析,未來,每所學校都要畫出銜接大學的課程地圖。高一、高二進行試探,高三走向專業選修。

在此同時,學生要學會「如何做選擇」,要了解自己的興趣、定位及優劣勢,還有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以規劃學習路徑。

學習的方式,確實必須大幅轉彎,因為世界變化的速度之快,對人才的需求再也不同。

先進國家的高中,已經快速翻轉,連中央緊控的中國大陸,都開始多元教學的大膽嘗試。

台北松山高中圖書館主任張洸源回憶,今年6月才有人去上海的格致中學、育才中學,了解高中脈絡和課程改革,「很多人去之前不相信,去之後嚇一跳,讓他們眼界大開。」

「過去我們以為『一生一課表』做不到,」張洸源描述當時受到的感動,參訪後才知道這是因材施教,連北京、上海,都已經做到。

但回到台灣的高中教育現場,卻會感受到一股濃得化不開的焦慮。

沒人、沒錢、沒教室

新課綱畫大餅 現實難辦到

學生學習的低落,讓老師在課堂上愈來愈沒存在感。台北的永春高中,一所位在象山山腰的社區高中,英文老師周美麗說出高中老師普遍的心聲──教書愈來愈累,卻看不到成效在哪裡。

她談到12年國教實施後進入高中的學生,程度差異大且缺乏學習動機,學生沒有成就感就放棄,「因為不希望他放棄,要花更多時間陪伴,」她和其他老師常常放學後,陪學生補救教學到晚上89點,但今年英文科不及格需要暑修的人,還是從以往的2班,暴增到4班。

不僅是社區高中,這樣的現象也發生在中部的明星學校台中女中。

「英文落差已經大到出現M型化,」台中女中英文老師蔡玉珊描述,以前英文考試在同一班的標準差約六(最高和最低分差24分),現在標準差已經擴大至十三。

老師在教學上遇到愈來愈多困境,「我們都是大海中的浮木,一直在找更大的柱子可以抓,」一位老師形容多數人的心情。

距離107課綱上路只剩3年,但台灣教育體系還有很多準備不足之處。

以學校空間而言,松山高中3個年級46班,已經將學校有限空間塞得滿滿,連圖書館都挪出來上課,未來3個年級都「跑班」上選修課,將更壅塞。

其次,師資聘任的相關法令僵化,讓台中女中校長呂培川談到這個問題,坐在沙發裡的他,脊背不自覺地挺直了。

他舉台中女中目前的日文、德文選修課為例,未來可能需再開設越語、泰語等,聘任老師需能跨校合聘或是彈性兼課。「但公立學校法規嚴格,待遇又不好,可以聘用的對象相當有限,」這讓他很頭痛。

開多元選修課,老師數目就要增加。前建國中學校長陳偉泓做過研究,高中一個班目前分配約2.25個老師,開設選修課程應該擴增到3個老師。反而是北京、上海的高中,師班比已達3比1。

師資多還要精,但台灣教育經費卻很拮据。教育部編列12年國教實施計劃的經費,今年總預算近339億元,有近一半(162億元)用於高中職免學費、43億元用於學前教育免學費,顯示高達六成經費是用來「補貼」的。相比之下,用在積極精進高中職師資人力發展的經費,不過1.55億元。

學生消極、老師悲觀

反正還是會輸給升學主義

讓學校頭痛的,還有老師對政策的不信任。

「很多東西不明朗,還有人問我,如果政黨輪替會不會又停下來?」一位老師提到,對國家前景以及政治生態的不確定性,成為教師間普遍的疑惑。

除了政治因素,讓高中老師遲疑是因過去課綱幾度翻修,都敗在升學主義。

雖然已經是立秋後的10月天,高雄的氣溫仍是居高不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方德隆穿著短袖,辦公桌旁堆滿各式各樣資料。

方德隆手上拿著「12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做比對,他說,其實早在九九課綱即要求學校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大部份學校卻流於形式,送到縣市政府或教育部也只是核備,「高中無視許多既有政策,只要把業績、也就是升學率做好,」他感嘆。

課發會下應設置課程研發組,規劃學校校本課程再提到課發會討論,卻淪為各科搶時數大戰。「政策有理想性,但大家會就『現實』去思考,」台南新豐高中教務主任王人傑透露,現實是所有考科老師都在搶課。除課綱規定的之外,選修時間大家一起在課發會「喬」,相關單位沒有審查,也沒有處罰機制。

高中職校園間形成的氛圍是:107沒這麼恐怖,也沒這麼多選修空間讓老師開課。因為家長和學生的目標很清楚,3年後上個好大學,天秤上有重量的是考試科目。

「若考試領導教學沒有解決,一切都是假的,」王人傑嘆了深深的一口氣,卻吹不散籠罩台灣教育的陰影,成績和升學才是學生心目中的王道。

翻轉教學,浪費時間?

大學入學方式不改 一切白搭

高中第一次段考前一週,台中女中的3年12班教室的牆上寫著,「學測將至眾生愴悢/唯吾女中所向披靡/北滅北一南誅雄女/奪得七五強佔鰲頭」,粉色的海報紙已經斑駁,但空氣中仍嗅得出那份拚搏的戰力。

近年嘗試翻轉教學的生物老師薛靜瑩,請大家把桌椅搬好分組。一位戴眼鏡、綁馬尾的女生嘟囔著,「都還沒教完、浪費時間。」她並不是唯一抱怨的人。

從12年國教到107課綱要能成功,必須是從大學取才的方向牽動高中端,尤其是學校的課程設計。

教育部和國教院已經開始著手,成立12年國教課綱與大學考招工作小組。

由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李彥儀擔任召集人,討論這波課綱和考招如何連動,確定三項原則:其一,是大學維持多管道;其二,是未來大學選才,可以參採高中所修課程;其三,是未來不論學測或指考,將待考試結束再分發。

因為大學取才方式改變,高中才有多元發展的可能。

台大師資培訓中心教授王秀槐認為,唯有大學選才側重學生在校修習課程,如日文系審查學生在校是否曾修日文,高中才有動力開多元選修課程。

不過王秀槐也提醒,大學須先對高中有所認識,「因為很多系所距離高中太遠,」她說,另一方面大學也要經營出自己的特色,打破現今的金字塔式階層結構,高中職校學生對升學才會有不同思考。

教師不該再單打獨鬥

拚改革 「共備社群」冒出頭

然而,一群等不及公共政策腳步的基層教師,早已開始動手改造他們每天工作的現場。

雖是連續假期,見到台北麗山高中老師藍偉瑩時,已是華燈初上。她一個人坐在凳上,身形疲憊,臉上卻有著一種光采。今天她已經開了4個會,一個接一個,都是討論課程規劃。

教學22年,藍偉瑩在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嗅到新鮮的空氣,開始在學校和老師共同備課。時任台北市教育局長的丁亞雯推動「學習共同體」,帶老師到日本觀摩學習、辦國際研討會,藍偉瑩都參與。隨後,在教育局指定下,做自然科公開授課,並和志同道合的老師組專業學習社群,共同準備教學課程、開發新課程。

台北市教育局也從102年推動「高中職課程與教學領先計劃」,補助30所高中職,3年各1500萬元,發展校內特色課程,也讓老師親身見證國際教育趨勢,改變對教育的想像。

在一連串的推波助瀾下,台北市課程與教學發展工作圈發展出25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從自然、物理、生物、國文、歷史到英文等等。

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就需打破既有教學架構,教室不再是老師一個人單打獨鬥的戰場。「107課綱在課程規劃上,是社群取向,」藍偉瑩解釋,一方面是因為課程要多人發展,才能維持品質和延續。其次,是因為一般老師不見得有跨領域能力,需要不同專科老師,合力開跨域課程。

由下而上的草根力量逐漸形成動能,甚至帶動學校往前跑,「台北市26所高中有2千多位老師,3年下來,已經有超過3百人加入,」松山高中教務主任劉桂光和校內老師共同規劃下,今年已經在高一開出27門選修課。

他們的努力猶如在湖心投入一顆石頭,漣漪還不斷往全台灣擴散。

雖然教學現場已經開始擾動,但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陳佩英深知仍有侷限性。

因為「考試沒有真正改變前,社群也只能做到一定程度,」她說,這是制度的限制,大學考試和取才方式,會影響高中職的開放程度,以及願意走多遠。

改革絕對不要一步到位

107課綱,還需3年微調

12年國教已經啟動,學生陸續走在教育的路上,高中教育也風風火火進入倒數計時階段,但107課綱是否能對現在的教育模式,產生革命性的改變,步上「一生一課表」,甚至達到健全公民素養的全人教育目標?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方德隆並不憂心。「一個政策要上軌道不是3、5年,甚至要長達25年之久,」他說,現在勉強做到設計出107課綱,就像是試車,要走3年做微調。

「任何改革絕對不要一步到位,特別是課程,因為課程會不斷發展,產生自己的生命,應該看它慢慢長大。九年一貫以前也沒人看好,」方德隆緩慢卻穩定地說。

專訪中正高中校長簡菲莉

一生一課表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台北中正高中為107課綱的前導學校之一,落實多元選修和差異化教學,校長簡菲莉的領導風格是關鍵。以下為採訪摘要:

今年7月,學校有6位老師參加系統創新工作坊,他們畫出學校有三個齒輪。第一個齒輪是動得快的老師,約佔全校4成;第二個是動作較慢的老師,希望學校維護教學自主、不要干擾他們。要如何讓這些老師動起來?只有靠大齒輪,也就是學生。唯有把學生當作學習主體,才可能把老師帶著走。

在多元選修方面,中正高中走得比較快。為回應99課綱,從103學年度開始,上下學期各有4學分讓學生選修。我們建構27門選修課,不但有課程、教材、還編出教師手冊,提供18班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填志願。

校內老師在實施前曾花兩年規劃,老師的負擔也變重。常有人說星期三開始焦慮、星期四睡不著,因為星期五早上要上選修課。每天都在想要如何把課教得更好。

我在2009年來到中正,盤整後發現校內的課程分配引發極大衝突,一年開20幾場課發會,不但老師之間不講話,還全程錄音、錄影。

因我曾擔任教務主任,熟讀95和99課綱,我寫一篇文章,跟所有老師說明我的想法,同時針對99課綱做課程草案,言明45天內,「如果有問題,我願意跟你們談。」

過程中我和每一科老師談,了解學科需求及將來想法。談的次數和時數,不下於二十幾次課發會累積時間,最後做出新修正版本。

處理問題,而非放任衝突

為了參加教育部的高中優質化計劃,我說服老師寫計劃。老師說,設備不好、實驗室不好;我說,只要你願意寫計劃,其他我來設法。最後共收到18項子計劃,其中3分之2出自老師所提。

這些事讓老師願意信任我,因為校長會處理問題,而不會讓衝突不斷發生。

107課綱著重在培養孩子自主學習,但到底是什麼樣的系統,讓大部份孩子願意去思考和行動?「一生一課表」,或許是答案。

如果課表是孩子自己所選就會負責。因此,我希望明年進入中正高中的新生,能開始嘗試一生一課表,直到107學年度,全校每個學生都各有自己的課表,在銜接新課綱上,自然會更順利。(林倖妃採訪整理)

 

新超群文教機構 NEW CHAO CHUN CRAM SCHOOL 資優教育的專家

(北屯總部)台中市北屯區東山路一段146-5號 洽詢專線2437-6616 (中科旗艦校)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276號 洽詢專線:2465-3939

back next > < p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