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新超群文教機構

教育是我一輩子最愛的工作,成立新超群補習班,並不只是為了賺錢。陪著孩子成長是喜悅的,看著孩子漸漸地茁壯會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新超群不只是補習班,更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重視課業成績以外,更加重視品德教育;新超群全體的老師更是處處關心孩子,全然無私的付出,不分平日假日。因為我們相信:有我們陪著他們成長,視他們如己出,引導他們走向成功大道,是我們最重大的責任。

請與我們聯繫
【文章分享】16歲青少年開抖音、IG諮商室 盼父母們「不要小看我們的憂慮」

              

 

 

新超群文教機構 NEW CHAO CHUN CRAM SCHOOL 資優教育的專家

(北屯總部)台中市北屯區東山路一段146-5號 洽詢專線2437-6616    

(中科旗艦校)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276號     洽詢專線:2465-3939

 

轉貼親子天下官網

 

16歲青少年開抖音、IG諮商室  盼父母們「不要小看我們的憂慮」

失去最「麻吉」的爺爺後,他上網訴說苦痛,卻意外成立了幫助青少年的心理諮商網站。美國青少年札克・高特列博彙整11個國家、25個城市、超過十萬名青少年的心聲,告訴父母怎麼跟青少年「搏感情」,不要小看他們日常的擔心!

開抖音IG諮商室 16歲青少年:不要小看我們的憂慮

札克・高特列博(Zach Gottlieb)創辦網站讓青少年抒發心聲、連結心理諮商資源,累計觸及超過10萬青少年。 TalkWithZachOfficial.com 提供

本文重點摘要

16歲青少年提醒:不要小看我們的憂慮16歲的美國青少年札克・高特列博(Zach Gottlieb)從小跟爺爺就特別要好,因為父親不在身邊,爺爺是他的棋友、一起追星的洛杉磯湖人隊粉絲、更是他最信任的密友。當他的高中在2020年3月因為疫情停課的那週,跟他最麻吉的爺爺也因為心臟衰竭過世。

雙重打擊讓他幾乎在社交上變得孤立無援。他勤讀各種年輕人心理健康的文章,默默沉澱、自我療癒,找到一個方法抒發──在 IG 跟抖音上談他的感覺、恐懼與寂寞,而且也獲得迴響。

他發現,青少年抒發心聲的需求很大,也從自己的經驗領悟到「我們無法改變我們不願訴說的事情」,於是成立了官方帳號與網站 TalkWithZachOfficial.com,讓更多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們)能夠訴說他們的心事,也問他們疑惑的問題。他的母親是暢銷作家兼心理治療師勞瑞・高特列博(Lori Gottlieb),也認同他的做法,找了更多心理諮商方面的專家好友們,上網回應這些青少年心中的苦。

2年多來,這個網站已經觸及11個國家、25個城市、超過10萬名青少年。網站上也針對青少年常有的疑難,推出了影片,像是如何面對功課壓力、如何處理分手、被拒絕時怎麼辦、如何當個令人信任的好朋友⋯⋯等。

因為這符合青少年的生活形態與溝通模式,也讓他被視為青少年心理專家,還被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邀請,參加與主持高中座談會。

他的故事登上《時代》雜誌等知名媒體,《芝加哥論壇報》專欄作家史蒂文斯(Heidi Stevens)特別問了他,有沒有常見的問題,以及希望父母知道的事,刊登在全美論壇報旗下的多個城市媒體上。

16歲青少年提醒:不要小看我們的憂慮

札克・高特列博回應,這些事常被父母錯看,以為是小事、不值得一提的煩惱。例如:怎麼接近父母/找父母談話、申請大學的甘苦、作為家庭內第一代大學生的壓力與喜悅、青少年其實不愛拖延的苦惱、大眾文化下的男性脆弱面、在社群媒體上與別人比較、是否符合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努力與成就因為犯了小錯而被一筆勾銷(cancel culture)、人際關係與如何結束交往、被排擠或被被忽略、自我價值感低落、不知道人生的方向⋯⋯。

札克・高特列博解釋,或許很多大人覺得「這些有什麼好說的?」但這些的確就是困擾青少年日常生活、對他們而言的大事,雖然跟大人以為真正嚴重的憂鬱或焦慮相比看似沒什麼,但對青少年都很重要,值得大人多關心。

此外,父母們也低估了青少年有多想跟他們有親近的關係,即使有時可能會意見不合、火爆爭吵,或難以拿捏界線。

他也分享了青少們想聽到的事。青少年希望大人可以提醒他們,大人其實關心、相信他們,而且他們的未來不會被像是「讀什麼大學」這樣的事情決定終生。青少年也希望大人記得,他們其實還是孩子、還年輕,也會犯錯,需要大人幫忙,因為這就是青少年這幾年的成長過程。

 

史蒂文斯家中也有青少年,她告訴札克・高特列博,事實上,很多父母也很想跟青少年關係緊密,該怎麼為此鋪路呢?札克・高特列博回答,「我們希望父母能同情、憐憫青少年,了解與支持我們,也不要小看我們的擔憂。」

例如,當孩子失戀時,不要告訴孩子,「你只不過約會了3個星期,你會克服的。」事實上,這對青少年夠困擾的了,不是只有像得了憂鬱症這樣的事情才值得父母關心。

            

 

 

 

back next > < p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