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課綱首屆國中會考,距離大考剩不到一個月,社會科補教老師分析,今年素養題將全面落在各科考試之中,不僅題幹敘述變長,命題變廣變深,時事相關的內容,會成為命題重點,舉凡食衣住行育樂等相關內容,也有機會成為本次會考的題型。
儘管難度是中間偏易,補教老師建議,對於語文能力解讀稍弱的同學,恐怕要花更多時間、更多專注力,才能精準解讀題意,因此,建議各位同學大量練習題幹稍長的題型或題組,同時於冗長的題幹敘述中找出關鍵字,這樣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歷史科古今連結對照 中國史、世界史更「略古詳今」
社會科補教名師陳啟鵬表示,受到新課綱素養題的影響,歷史科將會略古詳今,而古史則又偏重能與近代史能比較或連結的內容,因此,在準備方向上,可以偏重綜合歸納的跨時代題型。
陳啟鵬也提到,很多人都以為歷史科除了影劇內容之外無法生活化,但其實生活許多面向都需要基本歷史素養,像是各種展覽、文物特展、民俗活動、考古發現等,又像是因俄烏戰爭爆出起源爭議的「羅宋湯」,同樣也需要歷史解讀。
陳啟鵬建議,考生可羅列這半年的新聞大事,凡是涉及歷史淵源或重大歷史事件的內容,都多加留意,便可更加貼近命題老師的出題方向。
補教老師馮敬之則表示,今年原住民考題的比重一定會增加,學生一定要記得相關事件,比如荷蘭人如何對待原住民,鄭成功、清領時期等,不可大意。
馮敬之也提到,今年今年台灣史考題不會減少,約5至6題;反倒中國史會減少,絕對是略古詳今,而新課綱喜歡講跟「外患」的關係,從秦漢、隋唐、明清都會考;世界史也是略古詳今,但宗教是一大考點,地理大發現也非常重要。
●地理科深化基本觀念 更加偏重生活應用
陳啟鵬表示,108年課綱中,地理科的變動最少,除了中國和外國區域地理有比較大的刪減之外,其餘大多只做小幅修改而已,因此基本觀念的建立,仍是準備地理科的不二法門。
陳啟鵬也說,不少人禍與天災息息相關,這類攸關禍患的地理觀念,有可能會大量出現在考題之中。好比前陣子頻傳的山難,就有可能成考題,來考同學地形、等高線、方位、河流流向等資訊的判讀,建議考生不妨找找坊間的參考書,專找偏重生活應用方面的題型來練習,將會加強同學對地理應用生活的靈敏度。
馮敬之則分析,新課綱地理一、二冊變動不大,比例尺、方向標、時差、經緯度都是可能會出現的題目;但很明顯,中國地理少太多,考點會少很多,過去五到六題,今年可能四題就了不起。
若以中國地理考題為例,馮敬之認為,中國地理的企業地形會比較少,但可能會考出經濟題,因為在教台灣地理時,特別點出台灣的最大出口、進口國都是中國,尤其美中貿易剛結束沒多久。
●公民科反映時代脈動、重人權 疫情之下面面觀
新課綱的公民科,將專有名詞及原理原則大量精簡,就連供需原則這類往年必考的「計算題」幾乎都刪去,以更生活化的案例呈現出來。
陳啟鵬表示,公民將反映時代脈動,但要更關注輿論或生活話題,像是這一年,無論政治、經濟、社會,都繞著疫情跑,違反帶口罩的相關社會案件及法律糾紛也不時出現;俄烏戰爭的出現,讓疫情之下的反全球化更加雪上加霜。
陳啟鵬建議,考生可以羅列近一年重要事件與各階層關注話題,將課本提到的相關內容作連結,並對其中用上的觀念徹底解析,就能掌握哪些觀念會成為命題重點。
馮敬之也說,今年人權會考很多,另外性平三法也會考,還有原住民權利運動,以及傳統社會福利政策,幾乎也是每年必考。他也特別提醒要留意媒體識讀的章節,由於過去放第六冊,現在放在第二冊,比重變得很重要。
除了這類較為新穎的考題,馮敬之提醒政治、法律、經濟,就是傳統大考題,但新課綱刪掉了政府的收入與支出,這部分就完全不會出題,另也刪除供需法則、比較利益,以及經濟循環簡圖,這個都不會考,預估今年公民科應該會相對簡單。
而在整體社會科時事題部分,馮敬之認為,好比俄烏戰爭,因為太時事了反而不會出現。新冠肺炎已經兩年了,反而可以考,甚至以跟地理歷史合併考,如歷史可以跟瘟疫管理;地理可以考傳播路線;公民可以考法律與對人民的管理。
另外,民法成年下修18歲,馮敬之說,即便相關內容沒有寫在課本,但仍可能考出閱讀題。以及去年台灣缺水可以考氣候、水文;台灣生育率連兩年倒數第一,則可納入人口金字塔、扶養比等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