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新超群文教機構

教育是我一輩子最愛的工作,成立新超群補習班,並不只是為了賺錢。陪著孩子成長是喜悅的,看著孩子漸漸地茁壯會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新超群不只是補習班,更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重視課業成績以外,更加重視品德教育;新超群全體的老師更是處處關心孩子,全然無私的付出,不分平日假日。因為我們相信:有我們陪著他們成長,視他們如己出,引導他們走向成功大道,是我們最重大的責任。

請與我們聯繫
【文章分享】關上濾鏡就焦慮,你的孩子也有「美肌濾鏡症候群」嗎?

              

 

 

新超群文教機構 NEW CHAO CHUN CRAM SCHOOL 資優教育的專家

(北屯總部)台中市北屯區東山路一段146-5號 洽詢專線2437-6616    

(中科旗艦校)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276號     洽詢專線:2465-3939

 

轉貼親子天下官網

拍照、在社群媒體分享照片、視訊時,一定要開美肌、濾鏡、或先修圖過嗎?不只是大人,這樣的孩子也愈來愈多了,他們脫掉口罩後,要怎麼面對與接納真實的自己,以及對別人看到自己真面目的反應呢?讓人瞬間變美的科技背後,還隱含了更多心理健康的危機。

隨著疫情減緩,脫下口罩後,還習慣嗎?不只大人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孩子也需要時間適應沒有口罩、瞬間失去隔離與保護、甚至以真面目示人的日子。

對於拍照、視訊、錄影或直播時常常使用美肌、濾鏡、打光功能的人,在不戴口罩後,更是如此。

美國奧爾布賴特學院(Albright College)心理系主任席德門(Gwendolyn Seidman)與副教授費根森(Keith Feigenson)在《今日心理學》共同撰文指出,隨著各種 app 推出濾鏡、美肌、修圖等功能,科技使人在鏡頭裡瞬間「變美」的功能也愈來愈強大,但卻可能帶來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大量在 IG 等社交媒體上曬出美照、或是用抖音等內建濾鏡功能呈現自我的青少女。

變美,有什麼不好呢?問題不在變美,而在濾鏡裡的圖像與真人的距離愈來愈大,甚至可能已經完全改變了人臉的樣子,而且使用情況實在太普遍,不只是青少女、還有老師、父母等長輩。

太常用濾鏡,影響自我評價與情緒

首先,這讓很多人猶豫要不要用美肌、濾鏡功能,特別是期待得到社群認同與正面評價的人。

如果不用這些功能,可能要面對照片或影片中的自己沒有那麼漂亮,而且跟很多人不一樣,甚至可能會被別人品頭論足。光是解釋,就是一番工夫。

如果用了濾鏡,自己也習慣看到那些美化過的自己,當他們照了鏡子看到真實的自己時,可能會很不習慣鏡中的人像,不熟悉真正的自己,甚至覺得自己看起來很糟、落差很大而難受。而且,當他們要以真面目面對別人時,也會在心裡擔心別人看到真人與濾鏡後的落差與感受。

此外,光是常常用美肌、濾鏡或是修圖等行為,就會影響自我評價與情緒。他們的文章引述了杜克大學與普渡大學的調查指出,比較常用濾鏡、軟體編輯自己的照片的人,對於自己的身材與外觀比較不滿意。此外,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研究也發現,常對自拍照片修圖的人,對於自己的臉蛋比較不滿意,而且較常有負面心情。

兩位心理學家還提出了更深層的問題。濾鏡與美肌等功能的設計,常常基於特定的種族與審美觀,無法因人而異,所以反映出來的是單一的美感。但世界上的人與美各有千秋,不該只有一種標準與喜好,也不該以此定義每個人的美醜、看起來應該怎麼樣。這不但扭曲了美感,也扭曲了價值觀,甚至傷害孩子的自尊。

用與不用濾鏡,都有問題。那麼,該怎麼辦呢?

兩位心理學家建議,大人若發現孩子有使用濾鏡的習慣,要跟他們談談濾鏡這件事。例如,聽他們說他們使用的方式、原因、觀察與感想,也對他們解釋美肌、濾鏡與真實世界的差異,就像一般社群媒體裡看到的貼文很片面、不是全部的真實一樣。

另外,還要說明濾鏡與美肌功能對於什麼叫做美的單一標準與偏見,讚美孩子天生的優點,希望他們喜歡自己,也能夠肯定人們外觀的多元化與不同的美感。

作者提醒,在教育體系中,愈來愈多人留意到數位溝通與社群媒體的儀節、霸凌、安全等議題,以保護孩子,卻忘了這些 app 的濾鏡等相關問題也會對孩子帶來傷害,甚至更嚴重的自我內在衝突。

或許,這也該從拍照時無法關掉濾鏡的大人開始做起。

(資料來源:今日心理學

(責任編輯:特約編輯許如鎧)

                

back next > < p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