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新超群文教機構

教育是我一輩子最愛的工作,成立新超群補習班,並不只是為了賺錢。陪著孩子成長是喜悅的,看著孩子漸漸地茁壯會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新超群不只是補習班,更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重視課業成績以外,更加重視品德教育;新超群全體的老師更是處處關心孩子,全然無私的付出,不分平日假日。因為我們相信:有我們陪著他們成長,視他們如己出,引導他們走向成功大道,是我們最重大的責任。

請與我們聯繫
【文章分享】離不開電腦的青少年,網路成癮即刻救援

              

新超群文教機構 NEW CHAO CHUN CRAM SCHOOL 資優教育的專家

(北屯總部)台中市北屯區東山路一段146-5號 洽詢專線2437-6616    

(中科旗艦校)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276號     洽詢專線:2465-3939

 

轉貼至親子天下

離不開電腦的青少年,網路成癮即刻救援

網路成癮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納入精神疾病的一種,然而,成癮大多來自真實生活中的需求無法被滿足,使得青少年一頭栽入網路世界尋求慰藉。若能增加真實人際互動、建立親子關係,成癮其實能及早避免。

網路重度使用就是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於 2018 年 6 月底,已經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為精神疾病的一種,若當事人上網行為無法控制且造成日常生活功能失常,就能稱作「成癮」。若是經常使用網路,使得眼睛經常乾澀,精神狀態疲倦,不過仍能維持正常上課、上班與人際社交,便尚未達到成癮的程度,僅是網路的「重度使用者」。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潘元健心理師,以及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邱于峻醫師曾組成研究團隊,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網路遊戲成癮量表」,調查台灣 8,110 位青少年玩家,成果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略高於西方國家。網路成癮在當今時代,已成為家長關注焦點。

過度使用網路就代表網路沉癮嗎?為了能更客觀地評估遊戲的利與弊,也不會將正常娛樂休閒用途的上網玩遊戲、或是電競選手的密集訓練誤判為網路遊戲成癮,這項調查中也確立了3個判斷網路沉癮的重要判準,不只是一般所認為的花太多時間在網路遊戲上,還須有下列3項特徵:

  1. 失控的症狀
  2. 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
  3. 長達一年的持續狀態

衛生福利部心理與口腔健康司整理形成網路成癮的循環,當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遭遇問題或情緒壓力,並暴露在方便取得網路的環境中,常透過接觸網路活動,暫時得到情緒紓解,便可能增強上網的行為。若原始的問題並未解決,極有可能引發逃避問題的壓力和罪惡感,因此再次產生接觸網路活動以得到愉快經驗的慾望,使得他們再次進入網路使用的循環,長期下來即造成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量表評估

網路成癮對生理和心理有許多有害影響,包括肌肉痠痛、腕隧道症候群、失眠和視力問題等,在情緒上可能造成抑鬱、不誠實、焦慮、社交孤立、攻擊性情緒和情緒波動。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網路成癮網路上有簡易的網路沉癮評量測驗,美國馬歇爾大學心理學教授 Keith W. Beard 提出了 8 項網路成癮的特徵,若使用網路的情況有 5 項以上相符,即可能被診斷為網路成癮。

  1. 持續專注於網路上,除沉浸於過往參與過與網路相關的活動外,也期待下一次的線上聊天
  2. 需要透過越來越多使用網路的時間來得到滿足
  3. 無法控制自己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的時間
  4. 上網的時間比原定時間長
  5. 若停止使用網路會焦躁不安、情緒低落
  6. 因為太常使用網路,人際關係、工作、學業已瀕臨危機
  7. 向家人撒謊,以掩蓋自己使用網路的程度
  8. 透過網路活動作為逃避問題和減輕煩躁情緒的手段

網路成癮背後的危險因子

然而,網路成癮僅是現實生活問題的具體外在表現,真正造成問題行為背後的心理危險因子,才是亟待被挖掘與解決的核心。容易造成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危險因子,包括家庭功能不佳、缺乏自尊、缺乏社會及情感支持、面對挫折處理能力低等。這些青少年們,因為擔心在真實人際關係中受挫,轉而選擇到較不具威脅感的網路世界,展開與他人之間的互動,而心理危險因子加上網路重度使用,才會成為網路成癮。

專研網路成癮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王智弘也提醒,每個孩子的情況各不相同,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若只是單把網路成癮當作一種行為問題來處理,只強調行為矯治,其實搞錯了方向。

特別容易網路成癮的孩子有幾種特質

  1. 低自尊:在現實生活找不到成就感,如遭遇學習挫折。
  2. 人際關係差:長相不討喜、社經地位低、口語表達能力差的孩子,網路上交朋友可以完全擺脫以上限制。
  3. 家庭功能差:父母太忙沒時間或不會表達關心,及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
  4. 對生活感到無聊沒有目標:網路總是最好逃避的地方。
  5. 原本就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與情緒困擾:這類孩子也是網路成癮的高危險群,兩者之間可能形成特殊的共病現象。

王智弘也建議家長能看見網路沉癮積極面的預警功能,幫助家長早期發現需要被協助的孩子,及時與專家一起了解、評估孩子狀況,找出孩子依賴網路、沈迷電玩背後的真正心理因素。長期關注個人與家庭關係的友緣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也從網路活動對青少年的吸引力來分析,整理幾個孩子離不開網路的原因

  1. 網路世界刺激多元:網路遊戲、交友平台推陳出新,孩子們樂於追求新鮮感,不斷在網路上享受新刺激,慾望不斷被滿足。
  2. 生活無聊、缺乏重心:孩子缺乏家中玩伴,也無特別興趣,電腦即成了數位保母,高互動性及聲光效果,讓孩子覺得非常有趣。
  3. 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升上越高年級,課業越來越困難繁重,無法從學業獲得自信的孩子,網路遊戲就是他們宣洩壓力的出口。
  4. 在生活中缺乏掌控感:「家管嚴」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常遭遇許多限制,對生活沒有掌控感,反之,在網路世界中,只要點按滑鼠就能打造自己的世界或在遊戲中發射砲彈,掌控感十足。
  5. 人際關係挫折,同儕互動有困難:網路世界的匿名性提供退縮、人際疏離的孩子建立同伴關係的管道,也找到可以互動的窗口,使他們能免於現實社交的挫折。
  6. 自我管理有困難:兒童階段正是學習自我管理的階段,若家長安排過多才藝課程,或多以權威嚴格控管孩子的生活,極可能影響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習,導致孩子接觸網路世界的源源不絕的刺激後無法自己控制使用時間。

過早與過度使用網路 生理心理皆影響

當代的孩子人人都是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成長在一個數位產品、網路世界蓬勃發展的時代,除了現實生活的人際互動溝通,也常透過網路獲得刺激。甚至,也能常常在通勤路上、餐廳中遇見父母透過網路影片安撫兒童,數位親職外包儼然司空見慣。

不過,過早或過度使用網路,都是埋下了未來孩子網路成癮的因子。美國兒科醫學會指出,過早及過度使用使用網路將造成 3 個層面的影響:

  1. 影像影響:若使用數位產品時未控管距離,將使孩子近視;數位產品的藍光也將使得褪黑激素分泌紊亂,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
  2. 內容影響:網路內容百百種,遊戲中的攻擊、暴力行為,仍須家長從旁提醒,切勿使用至現實生活。
  3. 發展影響:使用網路的靜態活動將減少孩子運動、跑跳造成肥胖;缺乏與真人溝通對話,單方面接收網路資訊,也可能造成語言發展遲緩;若使用網路的年紀越小、時間越長,未來專注力不足的機會也會提高。

 

用親情戰勝3C

網路遊戲沉浸式體驗、社群網站無盡式瀏覽,讓過度使用網路、網路成癮議題越受到重視。然而,網路成癮背後的原因,有許多皆是和現實生活中家庭、友誼等人際關係有關,要能有效的預防或擺脫成癮,必須自生活中改善。

首先,家長能分散孩子使用網路的注意力,利用親情戰勝3C,透過安排郊遊、踏青等戶外活動,或是親子共讀、美術勞作,讓孩子自其他領域得到成就感或滿足感。同時,在孩子使用網路前,便約定好使用時間,在時間將至時溫柔提醒,或安裝教育部與勢科技合作的PC-chillin家長守護軟體,掌握孩子使用時長、瀏覽網站等資料。最重要的是,家長須對孩子表達關心,給予足夠的關懷,經常擁有親子交流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獲得安全感並建立合作同盟,就能減少網路使用過度,甚至是網路成癮的問題。

若孩子已達到網路成癮的程度,則必須透過專業的心理諮商師一同擬定 5 步驟計畫:

  1. 覺察病識感:協助當事人認知到自己過度使用網路、超時上網。
  2. 認知潛在問題:了解到網路成癮背後的理由,是由於潛在的心理問題,使他逃避現實生活轉向網路世界。
  3. 處理潛在問題:協助面對現實,解決他心中存在的焦慮與恐慌。
  4. 發展並執行改變計畫:擬定替代性正向活動的改善計畫並結合重要他人的協助,並逐步身體力行改變行為。
  5. 培養自我監控能力:逐步降低上網時間,培養對時間的敏感度與自我監控能力,維持改善後的成果。

 

 

 

 

 

 

back next > < prev